【机械工程学院优秀考研学子系列访谈】: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赵晨诚
【日期:2020年06月23日】 【单位:机械工程学院】 【作者:谭博文】

人物简介:

赵晨城,男,汉族,安徽芜湖人,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,中共党员。今年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取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。

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1次、校特等奖学金1次、校一等奖学金2次、校单项奖学金1次,曾获校“三好学生”、“校级优秀青年志愿者”、“校十佳大学生”等荣誉称号,并获得“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力学知识竞赛”三等奖、“第十二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(安徽赛区)个人”三等奖、“第四届安徽省‘互联网+’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”银奖、“第三届安徽省‘互联网+’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”铜奖、“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”铜奖、“校首届专利设计大赛”一等奖等诸多奖项。

人物事迹:

“不同的身份会给予我们不同的锻炼机会,只有抓住机会 ,学会改变,我们才能成长。”从入学时腼腆中略带羞涩的少年到现如今侃侃而谈充满自信的青年,赵晨城学会了很多,在他看来,成长的意义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
千岩万壑不辞劳   远看方知出高处

跟很多人一样,刚步入大学时的赵晨城一开始是迷茫的,没有明确的目标,所以对学习的自控力也不够坚定,不过这种状态并没有在他身上围绕多久。赵晨城本身还是一个不甘颓废的人,于是他开始认真学习专业知识,在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后,积极参与了一些课题申报。就是在这样一步步的深入学习中,他萌发了考研的念头。正如李忱所言“千岩万壑不辞劳,远看方知出高处。溪涧岂能留得住,终归大海作波涛。”年轻人应志存高远,不畏艰辛,勇于挑战自我、突破自我。

书山有苦勤为径   学海无涯苦作舟

“每一个考研人都在苦中作乐。先苦后甜或是先甜后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,苦过才能更加珍惜甜的来之不易。早起晚归、夏暑冬寒,苦于身;纸起笔落、博学洽闻,甜于心。”对于赵晨城来说,考研的这本书给予他的是知识的需求和向前进步的阶梯。

“2019年7月中旬至2019年12月中旬备战初试,要用5个月的时间完成政治、数学、英语和专业课的复习,压力十分巨大,其中还包括上课、课程设计和实习的时间,留给考研的时间真的很少。”在这样一段紧迫的时间里,赵晨城丝毫不感懈怠,面对紧张刺激的复习,他条文缕析,追求少而精的高效复习效率;而在接下来的复试中,赵晨城秉承着之前求真务实的态度,认真备考,实现了从初试197名到综合排名96名的完美逆袭。对此赵晨城表示了自己对于考研的态度:“考研过程中,荆棘丛生,不经受知识的毒打,怎敢说自己是一个考研人。考研人若不自律,留下的只能是遗憾。”而正是因为有这样自律拼搏的考研精神,赵晨城才能战胜失败,不断脱颖而出。

宝剑锋从磨砺出   梅花香自苦寒来

“父母的支持与鼓励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、师兄师姐的帮助与鼓励以及自习室里奋斗的考研人,是你们给予了我最大的动力。”回忆过往,苦中作乐,常守希望,而在这段考研的日子里,赵晨城面对的不仅仅是实力强劲的对手,更是对自己潜力的探索,而这些终将会成为他日后最美好的一段回忆。

迎接未来,未来是无限风光;展望未来,未来是无限美好;畅想未来,未来就是无限阳光!在采访的最后,赵晨城送给学弟学妹们一句话是:“逆水行舟用力撑,一篙松劲退千寻。”既然选择了迎难而上,就更不应该放弃,坚持到底,方见男儿本色。(特约通讯员:谭博文 审核:钱锐 编辑:汤帅)

【浏览:

关闭

  • 微博
  • 微信
  • 媒体
  • 视频

皖公网安备 341126020001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