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有心者
——访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考研学子
专业年级: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
采访对象:苏瑞、鲍小宝、王思颖、王淑婷、赵羽溦、冯倩南
人物简介:
六位学生中,中共党员2人,中共预备党员1人。今年均以优异成绩录取硕士研究生,苏瑞被江苏师范大学录取;鲍小宝被上海师范大学录取;王思颖被安徽师范大学录取;王淑婷被扬州大学录取;赵羽溦被沈阳师范大学录取;冯倩南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。六位学生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,校特等奖学金、一等奖学金、二等奖学金、三等奖学金、行知奖学金等;多次获评“省级双优生”,校“三好学生”、“优秀学生干部”、“优秀共青团员”、“优秀青年志愿者”等荣誉称号,多人参加校、省师范生技能大赛,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。
人物事迹:
“胸藏文墨虚若谷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人文学院学生的身上常常带有一种文气,而这种文气在中文专业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,这种气质不仅助力他们取得学业上的成功,更帮助他们收获内心的平和。
青春最盛大的事莫过于追梦,而过程中的每一秒都值得回忆。苏瑞说:“我的人生目标是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,但随着眼界的开拓,我深刻地意识到本科阶段学习的东西远远不够,我还要继续深造,拓宽知识面,提高能力,这样才能实现我的理想。”选择考研后,在备考的日子里苏瑞从刚开始信心满满,到后来逐渐疲惫,睡眠时间更是严重不足,但这些都没有打倒她。“不经一番彻骨寒,哪有梅花扑鼻香。”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。苏瑞每天从早上6点去教室背单词、看英语句子、做英语笔记、看专业课课本、背专业课知识,直到12点多;下午2点做英语阅读理解,再看专业课课本,晚上看政治资料,背专业课知识,直到11点回宿舍,一天的学习才算结束。她说:“既然选择了这条路,就不能轻易放弃,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,一步一步来,我相信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!”苏瑞认为,在考研的路上没有失败的人,有的都是一直坚持着但还未成功的勇士。和苏瑞一样有教师梦的还有鲍小宝,“我对语文教学非常感兴趣,希望在研究生毕业后,努力做好一名语文教师,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,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亮。我将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以后的生活,好好工作,好好生活,实现自我价值。”鲍小宝如是说。鲍小宝从去年三月份完成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后,就开始投入到考研准备当中,她向老师和学长学姐咨询,逐步确定报考的院校及专业,渐渐摆脱了迷茫的状态,开始认真准备专业课以及公共课。“三月到六月份是基础阶段,七月份后是强化阶段,文科的东西没有捷径,我每天就是看书、背书、关注热点信息。”鲍小宝是一个自律的人,她的个人作息时间很规律,精确到每一个小时,一点一滴的去积累,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努力。努力、坚持、难忘、小幸运这四个关键词是鲍小宝回顾考研生活所做出的总结。任重而道远的理想,在这两位中文女生的话语中却显得十分坚定。
另一位追梦女孩叫王思颖,她有一个“名校梦”。她说:“安徽师范大学是我高考就想去的学校,高考没有实现的梦想,就交给了考研继续实现。”对于这个梦想,她为之付出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。“考研其实就是一个坚持、持之以恒的过程。刚开始的时候我需要用意志力去做控制,让自己坚持进行每天的学习,但慢慢的,我所坚持的事情已经逐渐成为了我的习惯,不需要用意志力去做控制,如果不做,我反而还会不习惯。”正是每天都长达12小时的努力学习,一刻都不放松的艰苦奋斗,让王思颖养成了优秀的习惯。就好像优秀从不是一种行为,而是一种习惯。
习惯优秀的过程总是艰难的,但也总有人坚持下来。中文专业的王淑婷,是大三时在寝室同学的影响和父母的要求下开始准备考研的。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是,王淑婷心中很有规划,她走的每一步都很坚定。以英语的学习为例,王淑婷每天都坚持背单词,做大量的阅读找感觉,订阅各式各样的英语报刊总结作文模板。王淑婷是个对自己负责的人,这种负责表现在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生负责,也表现在对自己的选择负责。“行百里者半九十,考研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坚持。”为了实现目标,她制定了很多详细的计划表,里面规定了她每天要完成的任务,正是这种自律和坚持,让她不放纵自己,有所为,有所不为,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主宰。
赵羽溦对待每一件事都会全力以赴的去完成。关于优秀她这样说:“不要给自己找借口、留后路;如果决定学习,就认真学,不要一边心里想着玩一边眼睛在学;如果想玩,也给自己一个玩的机会,我觉得放松也很重要,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,人很容易崩溃。但专心认真的对待一件事,我觉得是最重要的。”考研是一件困难且考验人的事情。赵羽溦备考的时间是一个短暂又艰辛的过程。她把备考分成了三个阶段,不同时期做不同的事情,从而使得她的考研快速而有效。其实赵羽溦最开始决定考研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坚定,也不自信,毕竟已经那么晚了,而之所以坚持到最后只是因为决定要开始,就从未想过放弃。时间像是一把尺子,每一个刻度都写满了选择。在王淑婷和赵羽溦的尺子上,刻度最深的都是大三,她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坚定了自己心中的信念。“只有读书才能有认识,有了认识才能获得提升,有了平台才有可能会获得肯定,才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。”诚如她们所说,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自己负责的诺言。
坚持不懈,厚积薄发。真正要远行的人,不需要依靠灯火的星点,不需要等待掌声的加成,他们自身会发光,将岁月刻痕悄悄地融进生活里,在不经意间已走向远方。大学期间的冯倩南作为班长、团支书,为老师分担重任,帮助同学解决困难,经常的往返于宿舍与办公室之间,她说她只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能做的事情。即使忙碌她也并没有松懈学习,冯倩南一贯秉承把时间最大化的思想。考研期间,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,以小时为单位的划分,在点点滴滴的疲惫中堆积起来的是知识的力量。她总是认为学习不在于时间长短,而取决于效率高低。考研是一场单枪匹马的战争,一路走来,冯倩南感慨良多,“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不需要和别人拼学习时长,但是一定要和自己拼学习效率。”
成功不可复制,但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相通的。当看不清前方的时候要始终相信:路在脚下,往前走总会成功“上岸”。(特约通讯员:焦雪松 审核:杜士凤 编辑:汤帅)